魔鬼教练马俊仁:曾不顾女运动员的前程,强迫她们用药
随着近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,体育在国家之间变得越来越重要,国际比赛中也常常能看到各国的体育竞技。曾几何时,田径项目一直是我国体育的短板,而这一切的改变,得益于一个人——被誉为中国田径之光的魔鬼教练马俊仁。
马俊仁的成长经历
马俊仁于1944年10月28日出生在辽宁省的一个贫困家庭。由于家境艰难,他16岁时就不得不辍学,外出打工来帮助家里分担经济压力。在社会上漂泊了两年,马俊仁始终没有找到方向,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,他选择了参军。进入部队后,马俊仁的人生终于开始有了起色。
在部队,他学到了严格的纪律和规矩,这些经验后来对他成为教练产生了极大的帮助。时间流逝,几年的服役生活让他决定退役回家,打算利用在部队中学到的知识,为社会做出贡献。1970年,马俊仁进入了鞍山市师范学校的体育短训班,由于他优异的身体素质和从军的经历,他比普通人更具体育天赋。
在体育短训班毕业后,马俊仁顺利留校,成为了鞍山市中学的体育教师。虽然职位不高,但他依然非常认真地工作,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田径能力。在他的指导下,鞍山市中学的田径水平远超其他学校。凭借出色的教学成果,马俊仁被提拔到辽宁省田径队,成为了一名马拉松教练。这次调动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。
进入辽宁省田径队后,马俊仁面临了许多压力。由于并非科班出身,他的训练方法常常遭到其他教练的质疑。马俊仁的自尊心很强,他立誓要证明自己,决心在田径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。
马家军的辉煌
在当时的田径竞技场上,黄种人常常无法与黑人和白人选手一较高下。即便参与比赛,黄种人也难以进入决赛,更别提夺得奖牌。欧美的训练方法虽然被广泛采用,但并不适合黄种人。与欧美选手相比,黄种人的身材普遍较矮小,因此如果照搬欧美的训练模式,无法发挥出黄种选手的优势。
马俊仁看到了这一问题后,决定改进训练方法。他不再盲目模仿欧美模式,而是根据黄种选手的特点设计了一套更适合的训练体系。在训练中,马俊仁常常骑着自行车紧随其后,一旦运动员被他追上,就意味着训练不合格,必须接受惩罚。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,激发了运动员的潜能,他们的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。
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,1993年,在斯图加特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,马俊仁的弟子们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。王军霞、曲云霞和刘冬分别在10000米、3000米和1500米项目中摘得金牌,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成就。此时,马俊仁和他的马家军一举声名鹊起。
同年10月,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马拉松赛上,马家军再次大放异彩,赢得了马拉松团体冠军,并包揽了该赛事的前四名。马家军的名字一时传遍了世界田径界,而作为队伍领袖的马俊仁,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,成为体育界的明星人物。
1993年,马俊仁甚至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,他和马家军的名字成为了国内外的热点话题,马俊仁的事业如日中天。
马俊仁的衰败
然而,事物总有高潮也有低谷。1994年,王军霞带领的部分马家军成员宣布脱离马俊仁,这标志着马家军的分裂。1998年,一封联名举报信揭露了马俊仁在训练中的种种恶行,令他一度名声扫地。举报信中指控马俊仁在训练中对运动员极度苛刻,甚至有时候使用言语侮辱或身体暴力来迫使运动员达到训练要求。
即便面对如此打击,马俊仁凭借着自己的名气很快重新组建了一支队伍。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,马俊仁充满信心地告诉队员们,希望他们能够不辱使命,重振马家军的辉煌。然而,接下来的事件彻底打破了这一梦想。就在奥运会前夕,马家军的所有成员都被检测出使用了兴奋剂,导致全体运动员被取消参赛资格,这一丑闻震惊了整个国家。
马俊仁为了恢复马家军的荣光,竟然逼迫新队员使用兴奋剂,而这一做法早在马家军的早期就已经开始。据王军霞的丈夫李辉阳透露,马俊仁在担任教练期间,曾利用权力迫使运动员与他发生不正当关系。更有一本书《马家军调查》披露了马俊仁如何强迫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详细过程。
这些丑闻的曝光让曾经风光无限的马俊仁彻底陷入了低谷,在体育界彻底销声匿迹。马俊仁的行为背离了体育的精神,体育本应崇尚强身健体,但他为了成绩不择手段,最终让自己成为了过街老鼠。
尽管如此,马俊仁依然在老家开设了一个藏獒养殖基地,并凭借昔日的名气成为中国藏獒协会的会长。随着兴奋剂风波的逐渐平息,马俊仁还成为了一家马拉松俱乐部的荣誉顾问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